记不清哪位哲人讲过这么一句话,大意是:世界上最容易的事莫过于知己,因为只有自己最晓得内心想什么;世界上最难的事也莫过于知己,因为人的眼睛总是对外看的,能看清他人脸上的脏却看不见自己脸上的灰。因此,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正确地认识他人和组织上所作的相关决定,进而才能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和客观的眼光,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,进一步把工作做得更好。其重要前提便是走出“自我感觉良好”的误区。
走出“自我感觉良好”的误区,关键在于要客观地看待个人的成长与进步。从一名普通的工人、农民、学生走向领导岗位,自己的主观努力当然是主要的,但绝不可以对组织的培养、周围同事的帮助和良好的成长环境视而不见。诚如邓小平同志曾告诫过,“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绝不能看作是一个人的,而是多数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。”其实个人的成长也一样。只要用心细想,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,都离不开组织的教育、培养,不仅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条件、环境,有机会还给送学深造;工作取得成绩时,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;碰到困难和问题时,及时给予帮助解决……懂得了这个道理,就会少些自以为是,多一些谦虚谨慎;少一点牢骚埋怨情绪,多一点感恩之情;少一点浮躁之气,多一点平和之心。
走出“自我感觉良好”的误区,重要的在于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存在的缺点与不足。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有过缺点、犯过错误,反而可以证明你的独立思考、勇于实践和开拓创新的精神。可见,一个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其实很正常,能清醒地认识、正视并克服它当是一种胸怀和境界。当年,毛泽东、邓小平同志对自己的评价是“三七开”和“四六开”。伟人尚且如此,何况我们普通的党员干部呢!认识和正视自己的不足要有正确的比较方法,要学会欣赏他人,要有率先为他人鼓掌的勇气。有句名言说得好,最能原谅的错误就是原谅了他人的错误,最不能原谅的错误就是原谅了自己的错误。
走出“自我感觉良好”的误区,根本在于加强自身学习与修养。工作中有缺点错误接受批评是很自然的事。但在现实生活中,容纳批评的空间往往因职务的提升、权力的增大而缩小。有的同志工作取得一点成绩就自以为完美而不自量,于是由听不得批评发展到听不到批评;反过来把听不到批评当成自己完美的有力证据更“自我感觉良好”,甚至自以为是。陈毅同志说过一句极富哲理的话,“一个人听不到批评,不能证明他是完人,只能证明他完了。”因此,一个人要避免“完了”的结局,就应从“自我感觉良好”的误区中走出来,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,提升思想境界,扩充胸怀容量,提高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自觉性,不为物累,不为欲诱,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,得失皆坦然,进退亦潇洒。